close

 












2006.1月號育兒生活
Baby Eatting 營養入門

5項評估 掌握孩子營養狀況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麥素英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結構中,家庭成員只有1~2個小孩,因此,家長都希望給孩子們一個衣食無虞的生活環境。在飲食供應方面,不但要能吃的飽,更希望孩子們可由每日的飲食中,獲得成長所需的營養素;如果平時孩子們的進食狀況還屬正常,是不是就代表父母如何知道小孩的營養狀況良好呢?


從5大項做營養評估


我們實際去觀察同年齡的小朋友,不難發現現在的小孩在體型方面相差甚多,尤其年齡越大,個別的差異越為明顯。由於孩子們在出生之後,會經過嬰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至青春期,這段十多年屬於生長發育的期間,其中任何一個階段有營養上的問題,可能都會造成生長上的差異。在此提供以下幾種方式評估孩子營養的狀況:


一.生長曲線
「兒童健康手冊」上,不但記錄了幼兒的出生紀錄、預防注射接種紀錄,及生長曲線紀錄。在生長曲線中,包含了頭圍、身高與體重共3個曲線表,其中各條曲線是以百分位來做劃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所紀錄下來的這3條曲線變化,即可以顯示出每一階段的營養狀況。


在正常的情形下,身高與體重各階段都應落在同一個百分位上,若是身高在較高的百分位(如90百分位),而體重是位於較低的百分位(如5百分位)時,則表示孩子是屬於瘦高的體型;反之,若身高在較低的百分位(如5百分位),而體重是位於較高的百分位(如90百分位)時,則表示孩子是屬於矮胖的體型。


瘦高體型的孩子可能是由於蛋白質攝取足夠,但熱量攝取不足所造成,這一類的孩子在體重上偏輕、進餐時間長,容易出現生病、臉色蒼白的情形。而矮胖體型的孩子一般而言食慾好,通常喜愛高熱量的食物,且進餐時間快;但是營養攝取超過身體所需,容易導致其活動力減少、性發育提早,及慢性病年輕化現象。


二.活動力
食物提供人體每日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當攝取量減少時,體內的各種細胞無法適時的得到足夠的熱量與營養素,此時細胞的代謝速率會降低,進而使得孩子的活動量減少,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三.抵抗力
你的寶寶常感冒、腹瀉嗎?當身體營養狀況足夠時,才能提供完整的防禦系統,防止病毒或病原菌入侵。但若是孩子出現偏食的狀況,對於部分營養素攝取就會出現不足,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C等,而這些營養素在人體的需要量雖然不多,但對於維持健全的免疫功能是必須的。


四.膚色外觀
當孩子出現臉色蒼白時,可能是因為貧血而引起,此時以手指輕壓孩子下眼瞼處查看,若同時顯現淺紅色,簡略判斷是有貧血的情形,同時伴隨的症狀有手腳容易冰冷、體力不濟等現象。由於造血的營養素有很多,例如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鐵質、銅等,所以單純的只補充鐵劑,有時並不能改善貧血的情形。


另外,如果孩子嘴角旁經常發炎或是舌頭容易疼痛、紅腫的症狀時,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群所引起,由於進餐時須經由口腔來咀嚼、傳遞食物,當口腔出現發炎的情形,不適感越見明顯,因此小朋友會出現食慾不振、便秘、皮膚炎等症狀。


五.智力發展
營養攝取不足亦會造成神經發育上的缺損,所以若不能提供足量的營養時,可能會導致幼兒在學習上及表達上的障礙,並有強烈的依賴性、不願離開親人、不願與陌生環境接觸的現象。


過與不及都會影響發長


所有的營養素在供應時的過與不及,都會導致寶寶在成長發育上出現問題。當營養供應太多時,容易造成孩子肥胖,但許多家長仍停留在以往「小時候胖不是胖」的錯誤觀念,以為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肥胖的體型。但是當孩子的胃口被撐大時,隨著食慾越來越好,肥胖的問題就越難改善,間接著影響他們的健康與人際關係,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風等也悄悄上身。


而營養不足時,孩子的整體發育都會變得較為遲緩,對於學習不感興趣,且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3~6個月以上)體重及身高均無明顯變化,且有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


因此,提供孩子足夠的營養素是必要的,提早讓他們接觸各類的食物,及早適應這些食物不同的氣味、口感、咀嚼等形式,減少其對特殊食物的排斥或抗拒心理,營造和諧的用餐環境,與具有變化性的烹調是有其必要的。


 



(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3/mamabox/s3baby01_72.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