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張振芬


 


彈簧繃久了會失去彈性,孩子繃緊繃久了,焦慮和疾病隨之而來,讓我們一起學會在一鬆一緊間取得平衡,在人生的路上就會彈得更遠。

 

孩子的壓力來源有很多,可能來自夫妻婚姻關係失調、親子關係不佳、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對孩子產生的挫折,或與手足、同儕間的相處有問題。

 

釐清生活上的壓力來源,才能一一為孩子解開心結。

 

別成為孩子的施壓者

 

「父母之間的嚴重爭吵是造成孩子不安、恐懼和壓力的主要來源。」馬偕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鍾昭瑛指出,求助於心理諮詢門診的學齡前孩子,其中以「爸媽的爭吵」最讓他們害怕,但爸媽往往不知自己才是施壓者。

 

「學齡前的孩子最親近的人就是爸媽,最需要的是呵護與安全感。」鍾昭瑛說,即使是襁褓中的嬰幼兒,雖然不完全懂爸媽講什麼,也能感受出爸媽吵架時憤怒的音調。

 

爭吵中的夫妻常會脫口而出:「我要離開你!」或是「離婚!」等負面情緒話,孩子不知所從,會想:「爸媽是否要丟下他不管,他該怎麼辦?」並藉此觀察、學習、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日後與他人的互動遇到挫折時,常會將父母憤怒的話或打罵的行為複製出來。

 

冷卻「熱吵」3原則

 

◆先冷靜一下,另約時間討論
鍾昭瑛建議,爸媽意見不合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私下約時間再做討論,雙方鬧得不愉快時,應就事論事,避免翻舊帳,或做人身攻擊。

 

◆不在孩子面前數落對方
切勿在孩子面前數落另一半的不是,和諧的婚姻關係才能讓孩子享有安全、溫暖的愛。

 

◆學會以理性溝通
還記得婚前山盟海誓,眼裡只看見對方的美好嗎?婚後請你還是牢記這個原則,善待另一半,時常說好話,讓家庭生活不因育兒的忙亂而有怨言、怒氣,孩子也能學習爸媽以理性溝通的互動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

 

妥善處理同儕壓力

 

孩子都渴望被認同接受,一起開心的玩,但就算是好友,也會有一些小彆扭,讓孩子感覺整個世界似乎變灰濛了。

 

實踐大學應用與生活科學系副教授鄧蔭萍指出,每當女兒抱怨哪一位好朋友不跟她玩時,她常先給孩子一個大擁抱,蹲下來引導女兒訴說心中的委屈,再開導她嘗試另找其他小朋友,把交友的眼光放遠一些。

 

轉移親子分離焦慮

 

媽媽必須重回職場時,孩子交由保母托育,是造成孩子憂慮、沒有安全感的另一個壓力來源。

 

學齡前孩子的安全依附關係,主要是來自爸媽或主要照顧者,良好的依附關係是建立孩子安全感、自信,奠定孩子與他人互動的基礎。

 

除了慎選有愛心和耐心的保母之外,先著陪孩子到保母家熟悉環境,將孩子喜歡的玩具、物品帶到保母家,讓孩子有安全感。離開孩子時,堅定的告訴寶貝:「媽媽必須要上班賺錢,才能幫你買玩具和ㄋㄟㄋㄟ」「我會在下午七點來接你,你乖乖聽保母阿姨的話」,並給他擁抱或是親親,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慮。

 

期望越多失望越多

 

「對孩子期望過高,可能失望也越多。」實踐大學生活與應用科學系副教授鄧蔭萍指出,父母不瞭解孩子的發展速度與歷程,對孩子有過多的期望、不希望落人後,希望孩子多學一些才藝,如鋼琴、小提琴、芭蕾舞,好一圓當年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這些過多才藝課常讓孩子疲於應付,也喪失了學習的樂趣。

 

童年除了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有爸媽的陪伴,冰冷的琴鍵、反覆的Do Re Mi 練習,很容易產生疲憊。在要求孩子之前,馬偕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臧汝芬建議爸媽,若能抱持鋼琴只要彈得快樂就好,不要求一定要得名次,也不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得失心也就不那麼重,你和孩子也較不會有衝突。

 

別讓時間壓榨你

 

早上一起床,就準備跟時間賽跑,三催四請:孩子洗臉、刷牙、穿衣、吃早餐,深怕來不及上學和上班,若是孩子動作慢了些,父母生氣、嘮叨、甚至責罵,出門時往往全家人都是一肚子氣。這是您家常見的戲碼嗎?

 

◆多預留一些時間
孩子若是天生就動作慢,在忙亂的早上延誤時間,爸媽可以提早半個小時起床,讓孩子慢慢來,必要時再從旁協助,免得又要忙自己又要忙小孩,匆忙間常會口不遮攔。

 

◆規劃時間表
育兒生活也可以從容不迫,善用記事本或表格,有效的管理好時間,甚至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全家時間表,就不會被時間的急迫性,壓得喘不過氣來,也才能好聲好氣對待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