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幼兒暈車、暈船、暈機正確處理法 


採訪/蔡淑如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 吳哲民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劉家妤


許多家長於孩童時代或長大後,或多或少都有過暈車/船/機的經驗,當時那種種不快,真是讓人忘也忘不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帶著他一同出遊的機會多了,孩子可能發生同樣的問題,礙於其表達能力未臻完善,家長能否及時發現、預防,及正確處理便相當重要了。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家妤表示,身體平衡系統可分為前庭、視覺、本體感覺三大部分。基本上,三者中只要有兩個正常運作,人體便能維持於直立、平衡的狀態:
前庭系統
位於內耳裡的前庭平衡系統,又可分為三半規管,及球囊與橢圓囊兩部分。三半規管負責感受人體的角加速度,特別是進行旋轉的運動,或產生旋轉的感覺都和它有關;球囊跟橢圓囊則負責感受人體是否有直線加速度的行為出現。兩者互相配合,我們才能夠知道身體正處於旋轉、前進、下降、上升等動作中。

視覺系統
即我們所看到的事物,而眼部接受的訊息會再傳送至大腦,影響觀者之意識、行為表現。

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在感受人跟重力之間的關係,然而不管是在坐車、船或飛機,人跟重力的相對關係並沒有改變,所以除非個體有嚴重的脊髓創傷,使得本體感覺受到影響,一般探討暈車/船/機時,還是以上述兩者為主,而脊髓創傷在嬰幼兒中也較為少見。
★平衡系統不協調~暈車/船/機跟著來!
當平衡系統中有任一方遭受破壞或機能出現變化,都會使人出現不平衡的感覺和動作。而人之所以會暈車/船/機,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搭乘交通工具時,視覺和內耳前庭平衡系統所傳送到大腦的訊息不協調,如搭車時看窗外景物,會覺得東西不斷往後跑,可是此時前庭平衡感受到的卻是身體在往前,兩相衝突之下,造成大腦產生混淆。

前文提到,平衡系統中有兩者無法很正常運作時,大腦就會產生眩暈的感覺,並影響自律神經系統,即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而大部分引起暈車相關症狀的,多為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的關係,進而出現臉色蒼白、冒冷汗、噁心、嘔吐,或頭痛、昏昏沉沉的感覺。通常若視覺系統跟前庭平衡系統傳進大腦的訊息只是輕微不協調,還不至於引起嘔吐反射,但若到出現嘔吐,代表兩者之不協調性已相當嚴重了。值得慶幸的是,只要自律神經系統正常,交感神經會馬上代償起來,所以不適感持續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預防、改善、治療就這麼做!
大部分幼兒暈車/船/機,只要外界刺激因素一消失,身體很快就會復原,因此照顧者若能加強認識其成因、症狀,即可透過有效的預防、保健、治療辦法,減少幼兒動暈症發生率及不適感。但若孩子有習慣性、明顯的動暈症,那麼需要及早就醫,由醫師檢查是否有內耳眩暈相關的其他疾病存在,避免延誤必要的治療。以下分別介紹事前及搭乘交通工具時的注意事項,及日常訓練平衡系統的辦法:
★事前注意事項
1 視情況給予暈車藥:
服用暈車藥仍是預防動暈症最有效的辦法,至於其他民間療法大部分都缺乏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持。不過在門診中,有不少民眾反應吃薑茶、薑糖,有不錯的止暈效果,而這類食物針對孕婦亦有止吐的功能。

劉家妤表示,暈車藥需於上車/船/飛機前半小時服用,可達一定預防作用,但對已發生的症狀無效。那麼幾歲可以使用暈車藥呢?一般來說,1歲以內的孩子絕對禁止使用暈車藥,只能採症狀治療。詢問師藥物的動暈症右,用防動暈症最有效的辦法。

至於幼兒階段,若孩子有自限性,可自行復原的動暈症,比較建議家長至醫療院所,請醫師開立合適的藥物,及了解幼兒正確的藥物使用方式。

醫療院所開立之暈車藥,大多為急速、單純止暈之用,如果擔心孩子會劇烈嘔吐,需請醫師另外開立止吐藥物。而民眾若自行到藥房購買,部分暈車藥具多重藥理作用,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針對較大幼兒,如果坐車/船/飛機的機會不多,暫時到藥房購買倒也還好,但若孩子有習慣性、明顯的動暈症,就不建議家長自行買藥,而需帶至醫院檢查。

2避開難消化的食物:
在搭乘交通工具前,若攝取難消化的食物,到時可能稍加刺激便發生眩暈、嘔吐。因此除非是較幼小的嬰兒,真的非喝配方奶不可,建議家長改讓孩子食用白土司、白稀飯、蘇打餅乾、果汁等,取代牛奶、碳酸飲料,而且最好能於出發前1小時食用完畢。


 

 







(詳文請見2007年11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http://www.baby-life.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