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中做,做中學~建立寶寶規矩非難事

採訪/陳盈竹
諮詢/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專任講師 李文貞


日常生活中,寶寶有時會耍賴、任性、不聽話、生活習慣不佳,該如何適時教導寶寶學習良好的規矩呢?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不同,學習規矩表現自然有所差異,爸比媽咪應先了解寶寶氣質特性,選擇對的方式加以引導,建立寶寶良好的生活常規,也就不再是難事囉!


李文貞說,有些孩子一出世其生活作息就十分規律,吃、喝、拉、撒、睡幾乎定時定量,有些孩子則有如「磨娘精」,生活作息不定,愛哭愛鬧,規律性較低;這些都與寶寶天生氣質有關係,父母可依量表判斷孩子的天生氣質。孩子的氣質無好壞之分,純粹是遺傳基因所致,而家長可依此9大氣質,判別孩子的屬性,再選擇適合的方式引導他。

Watch out!父母常犯錯誤!
李文貞表示,0~4歲寶寶,可視其行為能力逐步引導規範,但有時孩子達不到要求,也有可能是爸比媽咪犯錯喔!以下為幾項較為常見的錯誤,提醒家長們注意:
1.平時教養態度的不一致性
寶寶從出生到3~4個月大,就會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與動作;比如:媽咪吐舌頭,寶寶也會學著吐舌頭,此屬於「看不見的模仿」,意即寶寶看不見自己的動作,待寶寶再大一點,就會出現「看得見的模仿」,如:向爸媽揮手,寶寶可看見自己的手部動作。

因此父母在引導孩子學習規矩時,應避免「說一套,做一套」,比如:要求孩子吃飯時能乖乖坐好,自己卻邊用餐邊看電視;要孩子早點睡覺,自己卻晚上看電視到深夜……,都是不良示範。除此之外,也應避免前後說法不一致,如:媽咪告訴寶寶,用餐前應洗手,但是帶寶寶外出用餐時,卻忘了要洗手,會讓寶寶混淆到底該不該做這件事。

2.要求是否具體且有連貫性
爸比媽咪在教導孩子規矩時,需注意自己言語表達的方式是否具體且有連貫性,寶寶是否充分了解你的要求,若寶寶根本聽不懂你的意思,那麼要求他做到,即等同於緣木求魚。

3.忽略孩子的生理狀況
當寶寶身體不舒服或生理有所需求,如:肚子餓、想上廁所……,這時要求寶寶執行該有的規矩,可能會讓寶寶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做起。當孩子哭鬧或有所需求時,父母應先了解孩子的需求,並適時給予協助,再和孩子約法三章,期許他也能做到爸比媽咪的要求。若孩子已開始哭鬧,則建議父母先安撫寶寶的情緒,有時爸媽一抱起寶寶,他們就會停止哭泣吵鬧,這是因為皮膚接觸可讓孩子得到安全感,在生理上會出現讓孩子情緒穩定的內分泌,父母也可藉此和寶寶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4.家庭生活步調改變
大部分的0~4歲寶寶,生活是有其規律性的,如:定時吃、喝、拉、撒、睡,且週遭環境也很重要,當寶寶突然到全然陌生的環境,可能會適應不佳,而導致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比如:寶寶在家很有禮貌,見人會問好,但到了不熟悉的叔叔阿姨家,可能就會忘了必須打招呼。

運用小技巧 寶寶規矩做得好!
李文貞表示,通常父母最介意的就是孩子見到客人或長輩時不打招呼,在動怒之前,請先想想寶寶為什麼不打招呼?了解進而安撫寶寶情緒,並向寶寶說明你要他做這件事情的理由,多半孩子就能認同你的說法,進而執行。若寶寶向你表達,此行為舉動和他的認知出現衝突,那麼家長應感到開心,這表示寶寶已經開始懂得比較思考,可藉機讓他了解思考層面的多元性,並增加寶寶道德判斷的層次。
*陪同孩子一起做
生活常規(如:刷牙、沖馬桶……等)的建立,需要父母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讓孩子從做中學,學中做;並且考慮到環境因素,例如:洗手檯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太高了?需不需要幫孩子墊椅子?寶寶的手夠不夠力按壓沖馬桶的旋鈕?

*給予充分的時間
孩子學習每件事物都需要時間,當你希望寶寶早上起來及睡前養成刷牙的好習慣,那麼就必須早點叫孩子起床,使其有充裕的時間刷牙,不要催趕他,否則易引起寶寶反感。一般來說,已上幼稚園的3~4歲幼兒,即可逐步訓練自己刷牙。

*遊戲中適度引導
家長必須了解,寶寶的生活習慣與規矩是可依「規律」建立起的,同時要讓孩子認知各種規矩與習慣的重要性,可運用說故事或玩偶、玩具、小遊戲,引導孩子學習;如:玩扮家家酒,讓孩子角色扮演正在用餐時的大人,即可適時引導他餐桌習慣與禮儀。當孩子做好某件事情,以言語鼓勵他,還可增加孩子執行的原動力,並提高寶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此一來,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擁有好規矩、人見人愛的寶寶!









(詳文請見2007年11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http://www.baby-life.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