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輪狀病毒以其「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所以在醫界人士口中,又稱為三高病毒。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表示,幼兒在五歲以前至少都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無論是環境與衛生習慣的改善,都無法避免感染輪狀病毒,建議家中有小嬰兒的父母自費施打疫苗,才能真正有效預防,或將症狀傷害降到最低。

寶寶自四個月起就會容易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六個月大到兩歲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年紀。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為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主要症狀包含腹瀉、嘔吐、發燒、腹痛等,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脫水、休克、抽慉等,若照護不佳將有致死的可能性。

輪狀病毒難纏的原因在於只需十顆病毒即能產生感染,而且傳染率非常高,小朋友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第二次仍有可能被傳染,而且輪狀病毒的感染與環境衛生無關,即使在美國,一年也仍有高達五十萬患者因輪狀病毒感染而導致住院。

一般而言,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經過1-4天的潛伏期,便開始有明顯的嘔吐現象,也常合併發燒。當嘔吐症狀比較緩解後則會開始腹瀉,甚至一天可以拉到十次以上,整個病程大約持續4-9天,腹瀉會長達三週,在小兒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為最主要的原因,比例高達三成,平均每三個因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當中,就有一個是因為輪狀病毒所引起的!

小朋友若感染輪狀病毒,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脫水現象的發生,當嘔吐症狀明顯時,可先停止餵食讓小朋友腸胃休息,當嘔吐緩解後可以少量多次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若進食順利,可逐漸增加攝取的量並開始嘗試比較清淡的食物如稀飯、土司等,油膩的食物則應避免。母乳可給予,但嬰幼兒奶粉則須稀釋濃度,若小朋友腸胃症狀仍明顯,則應考慮改用無乳糖奶粉。

如果小朋友有精神活力變差、嬰兒前囟門凹陷、眼框周圍凹陷、小便量減少、皮膚乾燥無汗、嘴唇周圍乾裂、哭卻沒眼淚等現象時,可能就是有脫水現象了。應盡速帶就醫,必要時應打上點滴,補充水分甚至考慮住院。

輪狀病毒感染後,病毒會由糞便排出,因此家屬在處理完小朋友的排泄物後,需注意洗手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日前衛生署核准的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全面改善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等症狀。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為活性減毒人類輪狀病毒疫苗,兩劑之間需間隔約一個月,第一劑最早可於六週齡時接種,第二劑於六個月大前接種,讓嬰幼兒在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峰期(六至二十四個月)之前,提供早期預防效果。

根據歐洲兒科傳染病學會於今年五月所發表的研究,該疫苗對於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RVGE)具有96%的保護力,並可100%減少所有因輪狀病毒腹瀉而住院的機會,且能預防最常流行的輪狀病毒株─G1、G2、G3、G4及全球新興的G9病毒株。

《醫學小百科》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

口服兩劑輪狀病毒疫苗與三合一疫苗、三合一加b型嗜血桿菌疫苗(俗稱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以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可同時接種,而不會影響這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反應。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的特色在於,它可以在寶寶六週大時即給予第一劑,間隔一個月後即可給予第二劑,讓寶寶在兩個半月大時即能及時完成接種,尤其現在正值輪狀病毒高峰期,口服二劑輪狀病毒疫苗廣泛、即時的效果,能讓寶寶在輪狀病毒高峰期即時產生抗體,是目前最省時、有效的輪狀病毒疫苗。

資料來源:http://hospital.kingnet.com.tw/nursing/baby/babydisease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