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攝取脂肪,如何才適量?
文╱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教授 陳俊榮
隨著經濟發展,飲食生活精緻化、歐美化,先進國家的脂肪攝取量有愈來愈高的趨勢。除了攝取量增加外,從脂肪的來源分析,魚貝類之外的動物性脂肪攝取比例也明顯增加。植物性油脂及魚類的脂肪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動脈硬化,而動物性脂肪大多含有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具促進動脈硬化作用。因此,除了考慮攝取量之外,脂肪的來源及品質也須重視。
脂肪酸是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
脂肪的必須脂肪酸是生長發育過程不可或缺的,必須脂肪酸不足易引起腦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相反的,過量攝取也會引起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另一方面,脂肪因為含有較多飽和鍵結,可在能量代謝上產生更多的熱量,熱量密度比蛋白質及醣類高出2倍以上,平均每公克可以產生9仟卡的熱量。
人體應該攝取多少油脂及什麼種類的油脂才算健康,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雖然油脂經常令人聯想到許多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但是人體還是需要適量油脂來供應熱量、保護內臟免受震盪傷害、維持體溫等,另外,油脂也能增加食物美味、促進食慾及提供飽足感。
多選不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之植物油
在攝取油脂時,要兼顧營養與健康保健之目的,但是如何才能兼顧?可從「量與質」兩方面考慮。量的方面,衛生署建議每日攝取3大匙的油,1大匙為15公克,這些油脂主要用於調理食物上。質的方面,首先要避免含有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選擇不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之植物油。
嬰幼兒攝取之油脂應佔40~50%
脂肪的攝取量多少才算是適當?若以總熱量的比例計算,一般成人理想攝取量是20~25%;發育中的青少年及重度勞動者為25~30%;而1歲以下的嬰幼兒為40~50%。一般飲食中除了調理用油脂外,肉、魚貝、豆、奶、堅果類等食品中也含有油脂,因此,選擇食物時需注意是否攝取過多的油脂。
少油、少鹽、少糖及多一點蔬果、穀類、豆類的飲食原則,一直是營養專家推崇的目標。許多營養調查發現,地中海型飲食的飲食型態,如在希臘的克里特島,傳統飲食中含有大量的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與魚類(多元不飽和脂肪來源),雖然脂肪佔總熱量40%,但他們的心臟病比例卻比傳統日本飲食族群要低。
魚類、穀類、豆類的飽合脂肪酸量少
為何會有如此結果呢?事實上,大部份的慢性病包括心臟血管疾病,成因都與飲食習慣有關。傳統的西方飲食約有30%以上的熱量來自脂肪,其中一大部分來自動物性飽合脂肪酸;而地中海型飲食型態中的蛋白質來源多出於魚、穀類、豆類,因此脂肪攝取率低,飽合脂肪酸量少。此外,魚貝類食品中含大量多元不飽合脂肪酸,對心血管保健有相當功效;而蔬果類中富含類黃酮素、多酚類、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具預防動脈硬化效果,這就是地中海型飲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主因。
(詳文請見2006年九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