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養成幼兒時間觀念?


 


如同大多數習慣一樣,時間觀念的養成與小朋友的發展密不可分,並有其階段性的目標,家長應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將時間觀念帶進生活中。小朋友如果沒有時間觀念,連最基本的生活作息都會一團混亂,爸爸媽媽們可得注意囉。

■時間滴答滴 意義大無窮
雖然每位成人都知道「時間」的存在,但若要為它下一個註解,那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不過家長們也不用擔心,孩子年紀小,不適合過早進行抽象認知,還是想想怎麼從生活中來著手吧!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語言治療師陳美慧表示,時間觀念對小朋友而言,具備以下四大含意:

★Conception1=規律
孩子的世界中,從一開始以吃、睡等生理反應為主,到慢慢加入玩耍、就學等活動,生活中也變得更豐富了。家長如能配合他的發展,以每天的活動劃分時間的段落,則有助於調整他的作息,為日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奠下基礎。孩子若無法擁有正常的作息,不僅會增加父母照顧上的困難,日後進入幼稚園中就讀時,如果大家睡午覺的時候他偏偏想玩遊戲,活動時間和大多數人不同,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Conception 2=穩定
時間不易產生變化性,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穩定到幾乎讓人不能察覺時間的流動,甚至是忘了時間的流逝。在你活動當中,時間也一點一點地在流逝。但是,年齡太小的孩子則無法感覺時間的流逝,只會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活動上。

★Conception 3=反覆
像是白天、夜晚、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週而復始,具有反覆的特性。孩子如不知道時間有這種週而復始的流動特性,則很容易產生混淆的感覺;像是爸爸媽媽在星期三時答應孩子星期日帶他到動物園玩,但他不知道從當天起還要經過好幾個反覆的夜晚及白天才會到星期日,就會感到相當的疑惑,而覺得大人在騙他,或是不帶他去。

★Conception 4=可預測的
時間的可預測性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舉如:我們會在固定的時間出門上學,因為我們會預測幾點可搭到校車,幾點可以到達學校,小朋友會知道幾點會下課,幾點媽媽會到學校接他,因而形成安全感; 如已養成固定的活動時間,就算小朋友沒有辦法辨別幾點鐘,可是時間對他來而言就是可預測的,如大概什麼時間該用餐,什麼時間可以玩遊戲等,以後每到固定的時間,他的腦海中會自動浮現大略的行程表。在有了預期心理後,小朋友會變得安穩得多,而比較不會有不安全感。

■按部就班 增進時間概念
「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相當重要的概念,較難透過口頭告知的方式,讓小朋友從中得到啟發。父母只得多費點心,配合孩子的成長,利用它所熟知的事物連結時間觀念,幫助他了解時間的意義、運用孩子可了解的語彙,及規律作息,以便順利進入到抽象的時間概念並融入生活之中。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時間觀念的啟蒙,該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齡及發展來進行:
★2歲前:以活動區分時間的段落性
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何雲鳳表示,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一切依照生理本能來表現,如餓了就知道要喝奶,想睡的時候就睡,時間的概念相當混亂。在這個階段,不需要刻意要去調整他的作息,盡量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主。

到一歲左右,孩子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活動的時間逐漸增長,生活中不再只有吃、睡,還多了玩耍、活動的時間。這時家長可以開始著手調整他的作息,如約略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覺的時間,晚上則陪著他進行較為靜態的活動,作為睡眠前的預告,讓孩子知道大概在什麼時間要做什麼,直至他能自然而然地遵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有了規律作息後,相信對日後學習、人際關係會更有幫助,爸爸媽媽也不用因他作息顛倒而整日操煩。

在兩歲前,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大部分的學習都來自具體的經驗,不建議進行抽象認知。家長若想教他分清白天、夜晚,可帶著他看看屋外的天候或是影像資料,分析兩者的不同,來告訴他時間的變化與當中該做的事情。

★2~3歲:以順序概念延伸至時間流逝
每當小朋友要找爸爸媽媽時,家長如手邊正在進行其他的事情,常對孩子說「等一下」,卻發現孩子仍舊在追問哭鬧,手忙腳亂之餘,不免有些心煩。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尚不具備時間流逝的概念,他不瞭解「等一下」到底是要多久,只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的要求,所以頻頻想要引要父母的注意。
2~2.5歲的孩子已有「唱數」的能力,父母可利用數字的順序,來延伸他對時間流逝的感受。舉例來說,在玩躲貓貓時,請他數到20再睜開眼睛,讓他瞭解時間如何在1、2、3……當中經過。隨著孩子能力逐漸增強,配合前期作息的養成,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段、一段的事情所組成,且在進行這些事物中流逝,不再只是做了當下的事情後,不知道接下來要幹麻。

★3~4歲:時間具體化&認識時間語彙
該階段的重點為將生活中具體的經驗,和時間結合在一起,幫助他認識時間語彙。生活中可增加如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天黑時則要睡等對話內容,藉由具體的生活事項,加強他對白天、中午、夜晚的印象,及時間副詞運用的時機。
當他能夠瞭解白天、夜晚這些時間語彙的意義,家人就可以將這些語彙加入日常的對話,提昇語言運用的抽象度。如此一來,不僅他較能夠明白對方陳述的內容,還可進一步地運用在與他人的對話中,讓彼此溝通更為方便。

★5歲~學齡前:約略了解「過去」與「未來」
在3~4歲時,對「過去」、「未來」的時間還很模糊,跟孩子提到「昨天」,他還可勉強可以瞭解,但像是上星期、下星期這類的時間副詞,則較難了解,可能需要到學齡時期才能具備這樣的抽象認知概念。

「過去」、「未來」聽起來很抽象,但只要善用輔助教材,其實一點兒也不難喔!家長可於孩子5歲時,選擇中長篇、較具複雜性的繪本或故事書,利用故事情節的進展來帶領孩子時間觀念。父母若擔心孩子的學習效果,一開始可選時間涵蓋範圍較短,且與生活作息密切相關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等。孩子會因與故事人物有共同的生活經驗,而更加感興趣。之後可視孩子的反應,再慢慢衍生至較複雜的故事,進而帶入「未來」的時間觀念,讓他知道「未來」和「馬上實現」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謹守互動守則 親子教育SO EASY
有的時候,大人會習以自己的立場來看孩子的發展,而忽略了他所需要的引導,以致一番諄諄教誨後,仍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其實嬰幼兒啟蒙不若想像中困難,父母若能採取漸進式的引導,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學習、成長!而在親子互動的過程裡,我們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陳美慧與何雲鳳綜合如下: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父母擔心孩子以後不聽話,常常會設下一大堆規範,要他乖乖地照辦,事實上,這可能會造成他習於接受一切、被動的性格。在不同的時間段落裡頭,家長可視小朋友的能力,盡量讓他主動參予,如遊戲前先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或是提醒他明天要上課了,是不是先花一點時間,把用品先準備好?父母在旁扮演輔助的角色,而不是將所有事情攬在身上。

★從生活中增加練習的機會
孩子如已具備時間的理解概念,家長便可將時間的語彙運用在親子的對話中,如今天是星期幾?星期一我們要做什麼等,加強他對將生活事宜與這些語彙的連結,並更為精準地認識及使用這些時間的副詞。

★以身作則 效果不打折
在學齡前,父母一直都是孩子學習及模仿的範本,因此家長的生活安排,對孩子必定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如果就作息混亂,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因此若要調整孩子的作息,大人也得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喔!小朋友通常比較早就寢,未免孩子想要繼續跟爸媽互動,而耽誤到睡眠時間,家長不妨先放下手邊的事物,哄他睡覺後再接著完成原先的工作。
父母常用「等一下」來敷衍孩子,然後自己沉迷在電視中或原先的工作裡,這可不是個好現象喔!因為「身教」是最為直接且重要的,孩子看父母老是拖拖拉拉、出爾反爾,以後也會用同樣的態度來處理自己的事情。而且父母這種態度會造成他對父母的不信任,以後要進行親子教育就更難了。

★善用計時器 告別拖拖拉拉
如要特別強調時間的段落性,家長可選用孩子較感興趣的計時物品,如小鬧鐘、手機等,設定遊戲的時間,讓孩子知道當鈴聲響起的那一刻,就要進行其他的活動!選用這些計時器,一方面可以建立時間觀念,一方面孩子配合度高。而在孩子表現良好,或主動準備或收拾物品時,家長別忘了給予肯定,鼓勵他保持下來。


◤BOX:Q該給孩子戴手錶嗎?◢
A:該不該給小朋友戴手錶,是家有幼兒的父母共通的煩惱。陳美慧表示,手錶亦可作為認識時間,培養時間觀念的輔助品之一,但建議在孩子幼稚園大班的時候,即具備一定辨識數字、順序概念能力時,再選擇合適的錶給孩子,才能達到啟發的效果。
根據幼兒的發展,最初請選擇錶面大、數字清晰的錶款,方便孩子觀察它的變化,一般手錶及電子錶皆可。爸爸媽媽可先教孩子從短針看起,並由數的順序,連結到時間的早晚,如7比6大,所以7點比6點晚等。至於時針因牽涉到「分鐘」的概念,對孩子來說比較難,不妨晚一點再開始。當孩子有了適合他的手錶,家長有時便可問問他「現在幾點了」?間接引導他看錶及注意時間。
何雲鳳提醒家長們,父母在買東西給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想想這項物品是否適合該階段的孩子,以求發揮它真正的效果。手錶可作為時間的提示,在孩子具備數的能力後,適時採用固然有益,但卻不是唯一的選擇。3歲以前,家長也可用輕巧可愛的小鬧鐘,來設定平日的活動段落,如果孩子能乖乖配合,再考慮買手錶給孩子也不遲。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買手錶給孩子的同時,應偏重在他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像買玩具一樣,只是為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已。
http://www.phland.com.tw/Default.asp?Pager=know_show.asp&TopicID=2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