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寶寶是個愛哭鬼 | |
達不到目的就用哭的,寶寶哭個沒完沒了,怎麼哄、怎麼勸都停不下來,難道天生就是一個愛哭鬼? ☆對待寶寶的哭鬧 寶寶的哭鬧是有原因的,身體不舒服、陌生環境、精神不佳,都可能導致寶寶哭泣。遇到寶寶哭個不停,不僅會讓爸媽心中焦慮,還會產生挫敗感,即使脾氣再好的爸媽也有忍無可忍的時候。 通常爸媽可能採取兩種比較極端的方法來應對寶寶的哭鬧,一種方法是息事寧人,承諾一些本不該答應寶寶的事情;另外一種方法是冷淡處理,讓寶寶自己去哭,不管不問任其自然平息。如果這兩種做法經常使用,都將會對寶寶心靈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前一種方法容易養成寶寶不達目的就以哭為要脅的壞毛病,長期下去寶寶以自我為中心,極端自私和任性;後一種方法容易養成寶寶不容易與人溝通交流,缺乏愛心和耐心、性格孤僻等消極性格。 ★做一個有辦法的媽媽 在排除身體狀況、環境因素後,寶寶依然哭個不停,做媽媽的就要好好了解一下寶寶內心的需求,看看寶寶到底是為什麼不開心,可以用言語詢問不開心的原因,讓寶寶感受到來自媽媽的關愛與信任,同時給一個擁抱讓寶寶平息一下,必要的時候允許寶寶以適當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 *案例 妮妮1歲半,小可2歲多,小可媽媽帶著小可去妮妮家玩。寶寶們各自玩著小玩具,媽媽們輕鬆地聊天,彼此都很開心。小可給芭比娃娃穿上新衣服、換髮型,妮妮一邊看著小姐姐玩,一邊拿著自己手中的小玩具咿呀不止,忽然之間,妮妮生氣了,馬上大哭起來,兩個媽媽都沒有看見她們發生爭執,怎麼會無緣無故就哭了呢? 妮妮媽媽問妮妮為什麼哭,可是她的表達能力有限,只是一邊哭一邊指著小可,含糊地說:「姐姐弄芭比娃娃。」小可媽媽立刻責問小可怎麼了?小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被媽媽的嚴厲口吻問得嘟著嘴不開心。這時候妮妮衝上前把芭比娃娃抓來,狠狠地拽娃娃的衣服和頭髮。 小可見自己辛苦給娃娃紮好的頭髮被妮妮扯亂,又去搶娃娃。小可媽媽予以制止,小可也委屈地哭起來,在別人家裡作客弄成這樣,小可媽媽覺得不好意思,就對小可說:「不許再玩芭比娃娃,再不聽話就回家。」小可哭得更傷心了。 明白了兩個寶寶爭執的焦點就是芭比娃娃,妮妮媽媽想了別的辦法。她先拿其他玩具吸引兩個寶寶的注意,但沒奏效;拿來水果讓大家吃,還是沒效果,兩個小傢伙還是執著地要玩芭比娃娃。妮妮媽媽把妮妮抱到一邊,和顏悅色地告訴妮妮,自己是主人,對客人不能不禮貌,要懂得分享,告訴她小可姐姐也喜歡芭比娃娃,姐姐不會把娃娃弄壞,而是會把娃娃打扮得更漂亮,現在先讓姐姐給它紮頭髮,過一會兒妮妮來給娃娃穿衣服,兩個好朋友一起把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終於在兩個媽媽的幫助下,兩個寶寶都不哭不鬧,又開心地玩起來。 ☆專家解析 1.不讓姐姐玩:小寶寶有個秩序敏感期,這時候他們往往很重視要把東西保持原樣,也反映出這個階段的寶寶不希望變化,尋求安全感的心理狀態。妮妮目前就處在這樣的狀態,對小可姐姐把芭比娃娃的衣服、頭髮弄得不像以前的模樣,感到很生氣,所以大哭。 2.覺得委屈:小可已經進入自主期,很多事情都想親力親為,她覺得自己沒招惹妹妹,相反把娃娃打扮得更漂亮是好事,媽媽卻對自己有所指責,不公平而生氣,接著固執起來,想繼續玩。而媽媽在關鍵時候不但沒有支持自己,反而指責她,讓她覺得孤立無援,所以哭得更厲害。 3.一起玩吧:妮妮媽媽的做法非常正確,她分析了兩個寶寶的心理,抓住了她們鬧情緒的關鍵,先用其他玩具、水果來分散寶寶們的注意力,沒有效果後,很巧妙地給出一個更中立的建議,讓寶寶一起玩,並教育寶寶要懂得體諒他人,合作會讓她們的遊戲更有趣。 ★哭鬧也是一種表達 很多媽媽都說1歲前的小寶寶更乖一些,不愛哭,大了反而不聽話、愛哭鬧。其實寶寶哭鬧是成長的必然階段,只要智力沒有問題,每個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遇到不少的矛盾,通常很多矛盾是他們憑藉自己的力量所無法解決的,他們會以哭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尤其在反抗期的寶寶,自主性增強,很多事情都想親自嘗試,但是能力有限,於是他們可能更頻繁地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寶寶的哭鬧不僅是吸引大人的注意,更重要的是以這樣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讓內心能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很多爸媽都希望培養一個陽光、健康快樂的寶寶,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儘量用愛心和耐心平和地教育和引導,要傳遞寶寶一個資訊,哭是可以的,但是它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有時讓他哭一會 遇到愛哭鬼寶寶,分散注意力無效、講道理不通,寶寶就是不肯妥協、依然哭鬧不止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短時間拒絕寶寶的方式,讓寶寶自己哭一會,學習自我反省;如果因為寶寶一哭大人便妥協,便有求必應,反而讓寶寶以為用這樣的手段有神奇的威力,能讓自己得到滿足。當寶寶哭鬧不休時,爸媽可先深呼吸,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後,冷靜地抓住寶寶的心理,根據不同的狀況巧妙應對。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