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話的寶寶一定好嗎?


 
給寶寶多一點自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唯有適度的設立規範,才能成就某些事情。但對於方圓的認識,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要求,因此,規矩也應隨方圓的要求而及時調整。

  下面幾則案例中的規定束縛了寶寶的個性,埋沒了寶寶的創意,這些案例雖然發生在幼稚園內,卻值得媽媽們反思一下,家裡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呢?

CASE1:
  一天喝豆漿時,寶寶們發現所發的點心和往常不一樣,有小饅頭,有山楂片,連餅乾也是可愛的動物形狀。老師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隨便選。於是有的說自己的餅乾是熊貓,有的說山楂片酸酸的真好吃,他們邊吃邊討論,甚至還有人爭論誰的東西才比較好吃,一時之間教室失去了寧靜。老師不耐煩地說:「吃東西時不該講話,誰再講就不要吃了!」

反思時間:
  吃飯的時候不講話是一種規範,它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即使是這樣,寶寶今天能敏銳地發現新發的餅乾與往日不同,對餅乾的形狀、味道等仔細觀察、加以想像,與同伴交流,這是難能可貴的。老師如果理解寶寶,再加以引導,不僅能夠提高寶寶的興趣,增強食欲,更重要的是能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CASE2:
  午睡起來,某間教室的門壞了,房門打不開。好幾個寶寶圍上來說:「老師,怎麼了?」、「老師,我幫你開門!」一堆小朋友擠成一團,情急之下老師就說:「誰讓你們過來弄的?通通離開,不准再碰門了。」

反思時間:
  老師的斥責雖然會讓寶寶們乖乖地回到座位上,但卻使他們失去了一個增長見聞的機會,尤其損傷了寶寶們的好奇心,對於寶寶們熱情主動的處事態度更是潑了冷水。如果讓寶寶討論一下:門為什麼打不開,現在應該怎麼樣處理,應該會更好?

CASE3:
  早晨活動中,諾諾、峰峰等小朋友玩黏土玩得很開心。到結束收玩具的時候,老師突然問「怎麼還沒有收好,誰是最後收好玩具的?」、「每次就等你們這幾個人。峰峰你怎麼先跑去洗手了,誰讓你洗手的,為什麼不先收好再去洗。」老師埋怨道。其實峰峰沒有錯,黏土弄得手不舒服,他就直接去洗手了,可是照老師看來,應該是大家事情都做完了,才可以一起去洗手,這樣才便於管理。

反思時間:
  在幼稚園的活動中,老師已經習慣了集體管理,即使寶寶到了大班,老師永遠喋喋不休,一般認為老師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所以即使寶寶手髒了也不能洗手,老師覺得集體行動才是更正確的。

  但按部就班培養出來的寶寶會是怎麼樣的呢?明明是自由活動要小便了也要先問老師,要拿支筆也要問老師,這時候老師又覺得煩了,總之,幼稚園的老師因為寶寶年齡小總是小心翼翼,最好每個寶寶都放大到老師的眼前才放心,就怕給寶寶太多的自由有什麼閃失。

  可是過度的被動服從又有什麼意義呢?幼稚園的生活要有一定的紀律,但同時我們也要讓寶寶生活得更輕鬆,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BOX:老師留言板
  我是一個幼稚園老師,我每天都會在幼稚園碰到各種寶寶,可能是調皮的、搗蛋的,甚至經常添麻煩闖禍的。可是仔細回想起來,他們又都是可愛、天真、富有個性的。在老師的眼中,寶寶好像永遠也長不大,我們像老母雞用翅膀保護小雞一樣愛他們。但我們的寶寶真的像我們所認為的什麼都不懂嗎?規矩是需要的,但保護寶寶的童心不重要嗎?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就不重要嗎?

  當寶寶變得凡事愛請示不動腦筋,沒有責任感,甚至懶惰時,我們再教育就太晚了。所以我想說的是,要減少不必要的要求,不要為了常規而喪失了太多自主權,多給寶寶些自由,有可能我們得到的會更多!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28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