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作者﹕亦然 父母有責任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教給他們行為準則和有益的東西。因此,父母親利用一些技巧幫助自己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就顯得非常重要。 制定適當的目標 注意避免制定不明確的或是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目標。絕不要追求完美,那只會讓孩子和你都遭受挫折。孩子每天取得的點滴成績和進步都應記在心裡,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努力觀察並讚許孩子每一點微小的積極舉動或是進步。同樣,目標過低,不忍心讓孩子接受挑戰,會讓孩子感到無聊、乏味。 積極參與
做出積極的榜樣
確信孩子能夠記住命令
不要打擾孩子 然後,請別忘記為他剛剛幹完一件出色的工作而讚揚他。 與孩子一起活動 這些活動並不能使你讓孩子變得特別聰明。恰恰相反,它們促使你放棄給孩子制定不現實目標的想法,放棄催促、強迫孩子達到你主觀武斷的標準;你應該以一種純粹支持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活動。由於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幾年裡所學的東西比其他任何時候都多,因此,作為這些學齡前兒童的老師,父母親責任重大,必須耐心地關懷他們。 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
弄清何時制止孩子
1、當孩子打算做的事會傷害他自己的時候。比如:伸手搆火爐上的鍋,尤其是當它盛滿滾燙的熱水時。 2、當孩子的行為可能會傷害其他人的時候。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睡覺的寶寶旁大聲地吵鬧或是砰砰地敲打他的玩具。當孩子的行為會帶來實際上的損失的時候,比如:用蠟筆在房間的牆上亂畫。 3、即使你要說「不」,也不必弄得像一次正面對抗或是一場意願之戰那樣。可能的最佳途徑是以你所知道的孩子最感興趣的事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舉個例子:孩子要是不肯穿上外衣和套衫,你就可以在答應他外出玩耍的時候給他穿上。 4、在你決定說不之前暫停一會兒總是值得的。你必須確信你切實知道孩子的意思,並且確信你的回答是正確的。保持行為準則的簡單性和連貫性非常重要,這樣孩子才會領會你的意思,知道你是認真的,並且知道你在講話之後總是期待他立刻做出某種行動。 5、用行為準則約束幼兒去做正確的事情不太可能,因為她的智力還無法分辨對與錯,而且她自身的願望非常強烈。 你必須明白,孩子並不是因為你才作出某些行為,她也不會因為你的意願而改變他/她的行為,所以頑固地堅持紀律約束是不明智的。告訴2歲半的孩子你為什麼要他們做這做那毫無用處,因為他們還沒有懂得做事情是有目的的。3歲的孩子還無法思考她做的事,即使你要求她盡力理解自己行為的動機,她也無能為力。因為推理能力來得比較遲。 ◇ http://www.epochtimes.com/b5/8/7/30/n2210406.htm | |
| |
- Nov 11 Tue 2008 15:19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