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居家感覺統合160招 (下)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一、 觸覺活動
135.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
136.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
137.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米粒、通心粉、玉米粒、種子等)。
138.玩黏土遊戲,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
139.玩手指畫(可以顏料、醬糊、砂等當材料)。
140.全身抹乳液.若孩子有排斥現象,建議他自己擦
二、 前庭覺活動
141溜滑梯(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
142.慢速規律性盪鞦韆。
143.讓小孩坐在大球上,雙手扶住其腰部,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
144.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
145.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
146.趴在大球上做活動,如繪圖或拼圖。
147.雙手抱球高舉過頭,全身似木頭翻滾一段距離.
三、促進兩側統合活動
148.袋鼠跳或小白兔跳。
149船行前進,即長坐在地板上,以手或腳前後移動。
150.雙腳跳格子
151.雙手滾大球類(或海灘球)
152.用粘土以雙手搓湯圓
四、 促進動作計畫能力
153.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讓小孩模仿。
154.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令小孩模仿。
155.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令小孩模仿。
156.大人做出兩個(可依小朋友能力增加)步驟的動作,令小孩模仿。
五 . 本體覺活動
157.跳床活或邊在跳床上彈跳,邊投球入籃框
158.在運動軟墊上袋鼠跳
159.以雙腳夾布球方式運球比賽
160.小牛耕田(孩子在地皮上呈狗爬式,大人將小孩的雙腳抬起,令其以雙手走路)
161.鑽呼拉圈或椅子山洞
162.以各種方式比力氣
好玩的視知覺遊戲
163.捉迷藏
適合年齡:0-2歲*
玩法:
孩子喜歡的玩具呈現在他的視線裡,然後藏在一塊布下面或用東西蓋起來,可露出一半或完全蓋住,孩子會不停的注視著被蓋住物品的位置,進一步會將物品掀開來。
2. 將球在孩子的面前滾動,在孩子的眼前將球滾到桌子下面,「哇!不見了?」鼓勵孩子自己探索找出球在哪裡。若動作能力較弱的孩子也可以玩,換成用嘴巴講或用手指出球的位置。
164.皮影戲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將動物玩偶或日常生活物品,在打燈光的白幕(或燈箱)後面呈現,沒有實物找圖案沿著形狀剪下來也可以。先讓孩子看實物或彩色的圖片,再猜猜看影子是什麼東西。也可以用與物品相關的聲音來提示,如:火車氣笛聲、老鼠吱吱聲,增加趣味性。
2. 會用筆的孩子也可以玩影子配對的遊戲,將相同的物品與影子連起來。(圖四)
165.大家來找碴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將數個物品一同放置在桌子上,找出某一件指定的物品(如:杯子)
2. 同上,找出兩個一樣的東西(如:兩支彩色筆)
3. 同上,依功能找出不一樣的東西(如:在一堆盥洗用具中找到手錶)
4. 同上,依功能將所有物品分類
5. 從兩張看似一模一樣的圖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圖五)
6. 從雜亂的圖案中,找出藏在裡面的物品
166.我是小畫家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三歲-用說故事或玩遊戲的方式,製造畫直線、橫線、圓圈圈的情境。比如說下大雨了(直線),地上都是水(橫線),花兒(圓圈圈)會被淋濕。讓孩子可以跟著情境畫出簡單的線條
2. 四歲-能模仿著圖案畫出簡單幾何圖形,包括○□△+╳等
3. 五至六歲-能按照簡單的點連線畫出圖形、在引導下畫出人的五官特徵
167.推理遊戲
適合年齡:4-6歲以後
玩法:
陪孩子看簡單的連續漫畫,引導孩子看著圖案說故事,或著讓孩子自己找出圖片中的因果關係。
168.動動腦、動動手
適合年齡:5-6歲以後
玩法:
1. 從組合玩具(如積木、樂高)的示範圖案中可以嘗試做出一模一樣的成品。
2. 可依想像力或指定主題下捏出簡單的黏土造型,並取名字。
3. 玩紙上迷宮,先用視線找出口,再用筆沿著路走。
* 註:此適合年齡為一般的心智發展年齡,而非孩子的實際歲數。
學校及家庭
在瞭解一個孩子的視知覺發展,及介紹一些有趣的遊戲之後,希望能提供一個觀念給大家:就是六歲以前的孩童並不需要在視知覺部分特別強調閱讀訓練,或寫出一手好字。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視覺應用能力,因為視覺應用能力不好,會造成幼兒轉移對物品的興趣與專注,而影響對環境事物的學習探索。因此學校及家庭可著手的原則如下:
(1)在教導孩子中融入各種多感官教學,當然也包含視知覺的概念,比如學1,2,3除了紙筆練習之外,用拍手點頭數數、用黏土捏、用拼圖拼、或用手摸數字的形狀,甚至用肢體擺出數字的樣子都是很好的多感官教材。
(2)多運用肢體,讓孩子從中瞭解自己身體和空間的關係,包括律動、模仿動作,不僅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能促進各種知覺動作的整合。
在發展減少觸覺防禦的介入中,發現對於深壓覺及本體覺都有較好的反應。
深壓覺及本體覺在介入時是個重要的治療工具,是使用來降低觸覺和其他形式的感覺防禦。深壓覺及本體覺可透過很多的方法來提供。
深壓覺和本體覺的介入活動,一開始只給深觸覺,再來是提供觸覺加本體覺,最後提供以本體覺為主。
。在器材上覆蓋質料(例如:地毯、布批、羊皮)
。用刷子或有觸感的手套在皮膚上刷或揉
。用繃帶包裹四肢
。浸在球池中。浸泡在豆池中,較小的小孩子可以坐在裡面;較大的小孩子可以叫他們用手找藏在豆池裡面的東西
。用枕頭或墊子包著,然後爬出來
。大治療球滾過小孩的背和腳或是當治療師推球時,小孩可以反推回來
。穿重量背心、背包或帽子
。推拉重的物品
。用吸管吸有阻力的食物(特別是酸的東西)
。可以嚼的玩具、物品、食物、口香糖
。震動手跟腳
刮鬍膏、粉末、化妝水擦在皮膚上可以提供深壓覺。然而,這種塗抹也會伴隨著應用到輕觸覺。因此當感覺防禦減少時,在加強適當的使用以上方法(深壓覺)會更好。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bid=11&sID=2125470&r=20&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