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最懼的十種流行病


每到換季,家裏的寶寶就會提前“報告”了,看著孩子生病的可憐模樣,家長更是急得不知所措。其時家長們不必太過驚慌,掌握一些入門級的病理知識,作好日常護理和預防工作,寶寶就會慢慢恢復起來的! 



NO.1 肺炎
    肺炎是感冒、氣管炎的延續。它是呼吸道病變較重的疾病,兒科醫院裏約有1/4的寶寶是因為肺炎而住院的哦。
    支氣管肺炎,也就是小葉性肺炎,小寶寶特別容易患上,病變主要散佈在支氣管附近的肺泡,有時病變範圍很廣泛。兩三個月或6個月內的寶寶如果發生肺炎,往往症狀很重,出現高熱、氣急、咳嗽、鼻翼扇動等現象。而大葉性肺炎則以成人居多。
    肺炎分為病毒性、細菌性和支原體肺炎,其中,支原體肺炎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它的表現為陣發性咳嗽、高熱、呼吸時的羅音不明顯,需要拍片才能診斷呢。



NO.2 流行性感冒 
    天氣轉涼,尤其是進入冬季,流行性病毒感冒病例就會明顯增加。流感病毒每一年流行的病原體都不一樣。流感和一般感冒都會侵犯成人或小孩,但流感症狀通常明顯且較嚴重。 
    症狀表現 
    初期症狀明顯,包括有高燒、頭痛、喉嚨痛、肌肉酸痛、全身無力等,之後咳嗽和流鼻涕症狀會陸續出現,部分幼兒可能出現腹痛、嘔吐等腸胃症狀。流感的發燒可能持續3~5天。嚴重時,還可能併發肺炎,需要住院治療。 


 
NO.3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多發生在9月中旬至12月,以10月至11月為高潮。引起兒童秋季腹瀉的病因,多是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輪狀病毒在初秋氣溫下降這樣的溫度下滋生很快,因為小兒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體的免疫功不能很快適應這種天氣的突變,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症狀表現 
    輪狀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可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對腸道侵犯最為嚴重,可引起輪狀病毒腸炎。此病毒不僅引起腸道吸收功能障礙,破壞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分解,而這些不能分解吸收的營養物質還會從腸壁吸收水分,從而形成稀水樣便。本病病程一般7-10天。常表現為發熱,水樣大便,輕度嘔吐;一半病人可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NO.4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皰疹病毒引起的,主要發生在10歲以下孩子身上,冬末春初是流行季節。被感染後,通常經過11~20天的潛伏期就會開始發病,而潛伏期間就已經有傳染給他人的危險性了。得過一次水痘,一般不會再得。 
    症狀表現 
    初期會出現輕微發燒、倦怠、食欲不振,之後會出現水泡、紅疹,主要分佈在軀幹部分,接著是臉部、四肢,嚴重者可能連口腔內、耳朵都會長出疹子。約過1周後開始結痂,完全結痂脫落得需要2~3周的時間。 


 
NO.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發疹性口腔炎, 是以手、足皮膚皰疹和口腔黏膜潰瘍為主要臨床特徵。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該病主要侵犯兒童,並有週期性流行的趨勢。
    手足口病在1~2周內可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也不是終身免疫。患病期間,只需對症治療,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口腔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擦拭或漱口,外涂金黴素魚肝油,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



NO.6 高熱驚厥 
    小兒驚厥是大腦運動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肌肉抽動,伴意識障礙,為兒科常見急症。約40-50%的小兒至少發生過一次驚厥,5歲以下尤為多見。 
    症狀表現 
    小兒驚厥以高熱驚厥最常見,發作之前有發熱,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體溫在38.5℃-40℃之間,驚厥發作多為全身性強直陣攣,同時伴意識喪失。最初患者呼吸暫停而有青紫,隨後呼吸逐漸恢復,伴口吐白沫唾液。發作持續1-3分鐘,甦醒後頭痛、乏力。如果反復發作,會引起腦水腫甚至腦疝,造成永久性腦損害或生命危險。因此,對於小兒高熱驚厥應積極作好防護,避免發作。 



NO.7 腦膜炎
    腦膜炎是小孩中樞神經感染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可以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由於腦膜炎的症狀有時難與上呼吸道感染作區分,容易延誤診斷及治療,而其中細菌性腦膜炎常造成合併症甚至會危及生命,故特別需要家長的重視及關心。
    症狀表現
    兒童時期起病急,高熱可達39℃以上,小兒常訴劇烈頭痛,精神差,乏力,食欲減退,嘔吐頻繁。起病時小兒神志清醒,病情進展可發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語雜亂,不能正確辨別方向,抽風,昏迷。病情嚴重者在發病後24小時內就出現抽風及昏迷。如果未及時治療,病情進展,小兒頸部僵硬,頭向後仰,背部僵硬,小兒整個身體向背後彎曲似“弓”樣,醫學上稱角弓反張。小兒還可出現呼吸不規則,甚至出現呼吸衰竭,部分小兒皮膚有出血點。
    較小的病兒由於囟門還沒有閉合,骨縫可以裂開,所以症狀出現晚,先有發熱和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症狀,以後出現嗜睡、煩躁、易受驚嚇、尖聲哭叫、眼球固定,有時用手打頭,搖頭,往往到出現驚厥時才引起家長注意。



NO.8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於我國還沒有將風疹疫苗列入計劃免疫接種,所以在兒童中發生風疹者較多,約每兩至三年有一次流行。
    各年齡期兒童均可發病,以5歲以內幼兒多見。6個月內嬰兒因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以發病者少。學齡兒童發病少的原因,可能是既往已有過風疹感染,因病情輕的沒有確診,但體內已有風疹抗體,所以不再得病。
    症狀表現
    風疹的病狀輕,可有流涕、輕咳、但流淚少見,常有低熱或中等度發熱,高熱少見,有些患兒甚至可無發熱。由於出疹前的症狀輕,家長往往在發現孩子出現皮疹時才來醫院就診。皮疹出現早,多在病後1-2天開始,在24小時內出齊,無分批出現現象。皮疹起始於耳後、頸部、繼而胸背部,四肢少見。多為散在紅色斑丘疹,偶見融合成片。皮疹須2-3天消退,不遺留色素沉著。總的病程約1周左右。醫生檢查時,口腔粘膜清潔光滑,無斑點。耳後的淋巴結常腫大。風疹也可併發腦炎,但較少見,而且也很輕,不會有不良後果。



NO.9 川崎病
    川崎病又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1967年日本川崎氏首先報告,其病因不明,主要病理改變為全身血管炎,幼兒多發。臨床特點為急性發熱,皮膚粘膜病損和淋巴結腫大。部分患兒可侵犯冠狀動脈,或形成冠狀動脈瘤。其中少部分患兒冠狀動脈可發生狹窄或血栓,甚至導致心肌梗塞。
    本病可見於2個月至8歲小兒。其中5歲以內患者佔大多數(80%)。
    症狀表現
    1、發熱:多為突然發熱,熱程約為 l-2周。為稽留熱或弛張熱.一般體溫38℃一40℃。
    2、皮膚和粘膜表現:
    1)四肢末端變化 在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腫,掌跖及指趾有紅斑。在恢復期,甲床皮膚移行處有膜樣脫皮。
    2)皮疹 發病後2-3日,出現皮疹,疹型不一,可呈瀰漫性紅斑、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皮疹,面部及軀幹較四肢為重,不見皰疹或結痂,在接種卡介苗的疤痕處,特別易發紅斑。
    3)粘膜表現 雙眼球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球結膜充血多為一過性;唇部潮紅、乾燥、皺裂並有血痂形成;舌乳頭突起呈楊梅舌,口腔、咽部粘膜呈瀰漫性充血。
    3、淋巴結腫大:頸部單側或雙側淋巴結腫大,不化膿。



NO.10 玫瑰疹 
    玫瑰疹,也稱“幼兒急疹”,好發于6個月~3歲的幼兒,春、秋兩季最常出現。而玫瑰疹大多是良性的,不會留下後遺症,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症狀表現 
    幼兒突然發高燒,甚至高達39~41℃,沒有其他明顯的病因,但是精神、活力大致正常;高燒通常持續3~5天,等差不多退燒的同時,全身開始出現小顆粒狀的紅疹,此時就離康復不遠了;再過2~3天疹子就會退掉。部分孩子還併發拉肚子、咳嗽、哭鬧不安等症狀。 
    預防方法 
    還是和預防流行性疾病的方法相同,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增加抵抗力,避免受到感染。 


 
[出處:北京學前教育網]


http://211.147.225.34/gate/big5/www.jxllt.com/?artid=MTc4MTc=&F=dmlldy5odG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慧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